
復合彈簧
橡膠材料表面以及內部的細小裂紋緩慢變長變寬而導致的物理力學性能逐漸下降的現象,
橡膠材料表面以及內部的細小裂紋緩慢變長變寬而導致的物理力學性能逐漸下降的現象,
可以表述為材料在動態載荷或形變作用下所產生的機械疲勞。
GRIFFITH[1]于1920年提出了基于斷裂力學的裂紋擴展能量判據,
認為任何材料均存在一個缺陷分布,而且破壞首先從大的缺陷處開始。
RIVLIN等[2]將其成功用于橡膠的撕裂,并提出撕裂能(應變能釋放率)的概念。
LAKE等[3-4]研究發現周期裂紋擴展速率只與載荷周期內大應變能釋放率有關,
橡膠材料疲勞裂紋擴展速率可以通過應變能釋放率前衛確定。
隨著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人們對車輛的性、舒適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橡膠彈性減振元件具有良好的減振和隔振性能,被愈來愈廣泛地用于車輛減振系統中,起牽引、
懸掛、隔振和緩沖作用。由于車輛的運行工況復雜,橡膠彈性減振元件在工作中承受交變應力作用,
其使用壽命直接關系到整車的穩定性和性。因此研究它們在長期機械載荷作用下的疲勞行為,
進行比較準確的強度分析和壽命預測,為車輛運行提供技術保障,為產品結構優化提供理論指導
,具有重大的使用價值和現實意義